定义:指当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光子跟物质相互作用,因失去能量而导致波长变长的现象。
康普顿效应的发现
1923年,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,发现:
1、散射光中除了和原波长λ0相同的谱线外还有λ>λ0的谱线;
2、波长的改变量∆λ随散射角θ(散射方向和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)的增大而增加;
3、对于不同元素的散射物质,在同一散射角下,波长的改变量∆λ相同;波长为λ的散射光强度随散射物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。
康普顿利用光子理论对以上发现做出了完美的解释:光子与电子、质子等粒子一样,不仅具有能量,也具有动量,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,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了电子,碰撞前后能量和动量守恒,光子能量减小,频率降低,波长变长。由此得到康普顿散射公式:
式中,∆λ为入射波长与散射波长之差,h为普朗克常数,c为光速,m0为电子的静止质量,θ为散射角。
图 1 阿瑟·霍利·康普顿 Arthur Holly Compton (1892-1962)
图 2 康普顿散射示意模型
康普顿因发现此效应而获得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康普顿效应的发现反映出光不仅有波动性,还具有粒子性,支持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观点。
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
光电效应也能反映光的粒子性,那么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?
联系: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在物理本质上是相同的,它们研究的都不是整个光束与散射物体之间的作用,而是个别光子与个别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,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。
区别:
- 光电效应是指金属内部电子吸收了光子全部能量而脱出金属表面,电子处于原子中的束缚态,遵守能量守恒定律;康普顿效应则是光子与自由电子的弹性碰撞,同时遵守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。
- 两者入射光子能量不同,当光子能量与电子的束缚能同数量级时,主要表现为光电效应;电子的束缚能一般为几个电子伏特,故光电效应一般出现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波段。
- 当光子能量远远大于电子的束缚能时,相对而言,电子被原子核束缚的比较松,电子可视为自由电子,则主要表现为康普顿效应;入射光波长越短,光子能量越大,康普顿效应越明显,故入射光波长主要在x射线或γ射线波段。
康普顿效应的应用
- 康普顿效应对放射生物学十分重要。由于它是高能量X射线与生物中的原子核间最有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,因此亦被应用于放射疗法;
- 在材料物理学中,康普顿效应可用于探测物质中的电子波函数;
- 康普顿效应也是伽马射线光谱学中的重要效应,它是导致(光谱图表上)康普顿边缘的原因,因为伽马射线有可能被散射出所用的探测器以外。康普顿抑压法(用较廉价的探测器去包围较高价的主探测器)被用于探测走散的散射伽马射线而抵消此作用带来的影响。
参考文献
[1] Compton, A. H. (1923). A quantum theory of the scattering of X-rays by light elements. Physical review, 21(5), 483.
[2] Compton, A. H., & Woo, Y. H. (1924). The Wave-Length of Molybdenum Kα Rays when Scattered by Light Elements.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, 10(6), 271.
[3] Compton, A. H. (1924). A general quantum theory of the wave-length of scattered x-rays. Physical Review, 24(2), 168.
[4] 康普顿效应的发现和意义,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aeee4c180101e9sj.html
参阅:汤姆逊散射、康普顿、光电效应、波粒二象性、光量子理论、吴有训